眉县猕猴桃系列—人文历史篇
【猕猴桃历史渊源】
中国是猕猴桃的故乡,历史源远流长。猕猴桃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诗经•桧风》记载:
隰(xi)有苌楚,猗傩(yi nuo)其枝,夭之沃沃,乐子之无知。
隰有苌楚,猗傩其华,夭之沃沃,乐子之无家。
隰有苌楚,猗傩其实,夭之沃沃,乐子之无室。
“苌(chang)楚”就是现在统称的猕猴桃。“隰有苌楚”,意指在潮湿的地方生长着猕猴桃,它的枝蔓轻柔摇曳,它的花和果实婀娜美观。
猕猴桃的名字以及引种栽培,始见于唐代诗人岑参《太白东溪传张老舍即事,寄舍弟侄等》的诗中:“渭上秋雨过,……太白峰最高。……中庭井阑上,一架猕猴桃。”可以证明1200年前陕西就有了猕猴桃的庭院栽培。
以后历代本草志书均有猕猴桃食用和药用的记载。唐代的《本草拾遗》(公元739
年)中说:“猕猴桃甘酸无毒,可供药用。主治骨节风、瘫痪不遂、长年白发、痔病等”。
宋,《开宝本草》(公元973年)载有“猕猴桃又名猕猴桃梨、藤梨……。”
唐慎徵在《证类本草》载有:“猕猴桃味酸醇……一名藤梨,一名木子,一名猕猴桃。生山谷,藤生著树,叶圆有毛,其果形似鸭鹅卵大,其皮褐色,经霜始甘美可食”。
北宋,寇宗奭(shi)《本草衍义》(公元1116年)载有:“猕猴桃永兴军(今陕西)南山甚多。枝条柔软,高二、三丈,多附木而生。其子十月烂熟,色淡绿,生则极酸。子繁细,其色如芥子。浅山傍道则有子者,深山则多为猴所食矣。”
元,《日用本草》载有:“猕猴桃又名阳桃、木子……。”
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在其著作《本草纲目》(公元1596年)中提到猕猴桃的形、色时是这样描述的:“其形如梨,其色如桃,而猕猴喜食,故有诸名。”
清,《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公元1848年)载有:“猕猴桃《开宝本草》始著录、《本草衍义》尤详。……”
从我国史书记载可见,猕猴桃在我国历史悠久,但主要还是野生植物,做为庭院观赏和药用较多,一直没有被人工驯化做为果树大面积栽培,直到20世纪才开始资源普查、人工驯化、逐步推广,至今不过百余年的栽培历史。
文章出处:部分内容摘自中国展望出版社张有平箸《猕猴桃》,部分照片来源来自网络。 整 理 人:何丽丽
【欢迎转发:猕猴桃历史渊源 .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