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包括丰富的钙、磷、铁,还含有胡萝卜素和多种维生素,对保持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被誉为“水果之王”,是我国山区农民精准脱贫的特色优势树种。2015年,我国的猕猴桃栽培面积、产量和产值分别超过25万公顷、250万吨和250亿元的规模,居世界首位。近年来,随着种植规模的逐年扩大,猕猴桃叶部病害的问题日益严重,常见病害包括褐斑病、灰斑病、黑斑病、炭疽病及灰霉病等,各产区均有发生,该类病害主要危害猕猴桃叶片、枝条和果实,严重时容易导致叶片早落,果实商品价值降低。病害流行年份,成年果园病叶率可达50%-100%,严重制约猕猴桃产业的发展。蒲江夏季温度高、适度大,是各种病害的高发季节,下面就介绍着几种常见的病害——褐斑病、炭疽病、灰霉病、溃疡病、黑斑病。
褐斑病
危害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在抽梢、现蕾期,发病部位从叶缘开始,发病初期,多在叶片边缘产生近圆形暗绿色水渍状斑,在多雨高湿的条件下,病斑迅速扩展,形成大型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斑。后期病斑中央为褐色,周围呈灰褐色或灰褐相间,边缘深褐色,其上产生许多黑色小点。受害叶片卷曲破裂,干枯易脱落。
叶片卷曲,大型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斑
发病规律
高温多雨利于侵染,果园病害传染迅速。菌丝体在寄主病残落叶上越冬,春季嫩梢抽发期,产生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随风飞溅到嫩叶上,萌发菌丝进行初侵染和多次再侵染。
防治方法
一、彻底清园。
冬季将修剪下来的枝条和落叶全部清扫干净,结合施肥埋于肥坑中。此项工作结束后,将果园表土翻埋10cm,既松了土,又达到清洁病源的目的。最后在埋土上喷5-6波美度石硫合剂。
二、科学建园。
建新猕猴桃园时,除了重视品种丰产性和品质外,还应特别重视其对褐斑病和灰斑病两大病害的抗性。各地气候条件不同,或许上述两病的发生为害不尽一致,在此之前,应作引种观察,筛选出适宜本地推广的当家品种。在贵州,“贵长”等品种的抗性是比较强的,可供选择参考。
炭疽病
危害症状
炭疽病一般从猕猴桃叶片边缘开状,初呈水渍状,后变为渴色不规则形病班。病健交界明显。病斑后期中间变为灰白色,边缘深渴色。受害叶片边缘卷曲,干燥时叶片易破裂,病斑正面散生许多小黑点。
渴色不规则形病班
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或芽鳞、腋芽等部位越冬。病菌从伤口、气孔或直接侵人,病茵有潜伏侵染现象。
防治方法
一、注意及时摘心绑蔓,使果园通风透光,合理施用氮、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注意雨后排水,防止积水。
二、结合修剪、冬季清园、烧毁病残体。
三、采果后清扫果园,剪除病虫枝、枯枝、并集中烧毁,减少病虫侵染源。
灰霉病
危害症状
带菌的雄蕊、花瓣附着于叶片上,叶片受害后,叶背面产生灰色霉层上有白色小点,随时间延长,接触处形成轮纹状病斑,后期病斑扩大,叶片脱落。如遇雨水,该病发生较重。
叶背面产生灰色霉层上有白色小点
发病规律
幼果期发病受气象条件和果园环境的影响较大。如果果园以木桩作T形架,果园周围堆积玉米秸秆,成为病原越冬、越夏的主要场所,病害易发生。病原以菌核和分生孢子在果、叶、花等病残组织中越冬。在第2年初花至末花期,遇降雨或高湿条件,病菌侵染花器引起花腐,带菌的花瓣落在叶片上引起叶斑,残留在幼果梗的带菌花瓣从果梗伤口处侵入果肉,引起果实腐烂。病原的生长发育温度为0~30℃,最适温度为20℃左右。与果实软腐病相比,在20℃以下的温度中,灰霉病源菌生长旺盛。因此灰霉病在低温时发生较多,病源菌在空气湿度大的条件下易形成孢子,随风雨传播。
防治方法
一、实行垄上栽培,注意果园排水,避免密植。保护良好的通风透光,适宜的湿度条件是果园管理最基本要求。秋冬季节注意清除园内及周围各类植物残体、农作物秸秆,尽量避免用木桩作架。
二、防止枝梢徒长,对过旺的枝蔓进行夏剪,增加通风透光,降低园内湿度。树冠密度以阳光投射到地面空隙为筛孔状为佳。
溃疡病
危害症状
主要危害新梢、枝干和叶片,造成枝蔓或整株枯死。染病初期叶上产生红色小点,接着产生2~3mm暗褐色不规则病斑,四周具明显的黄色水渍状晕圈。湿度大时迅速扩展成水渍状大病斑,其边缘因受叶脉所限产生多角形病斑,有的不产生晕圈,多个病斑融合时,主脉间全部暗褐色,有菌脓溢出,叶片向里或外翻。
2~3mm暗褐色不规则病斑
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在枝蔓组织内越冬,春季从病部伴菌脓溢出,借风、雨、昆虫和农事作业,工具等传播,经伤口、水孔、气孔和皮孔侵入。猕猴桃溃疡菌属低温高湿性侵染细菌,春季旬均温10~14℃,如遇大风雨或连日高湿阴雨天气,病害易流行。地势高的果园风大,植株枝叶摩擦伤口多,有利细菌传播和侵入。人工栽培品种较野生种抗病差。在整个生育期中,以春季伤流期发病较普遍,随之转重。谢花期后,气温升高,病害停止流行,仅个别株侵染。
防治方法
一、选栽抗病品种。
二、培育无病苗接穗、芽条必须从无病区域或确定的无病果园选取。加强管理,冬季把带菌的枯枝落叶及早集中烧毁,以减少菌源。
黑斑病
危害症状
叶片初期病叶背面形成灰色绒毛状小霉斑,以后病斑逐渐扩大,呈灰色、暗灰色或黑色绒霉层,小病斑联合成大病斑,整叶枯萎,脱落。在病斑部对应的叶面上出现黄邑褪绿斑,以后逐渐变成黄褐色或褐色坏死斑。病斑多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部和健部分界不明显,病叶易脱落。
灰色、暗灰色或黑色绒霉层
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和有性子实体在枝蔓病部和病株残体上越冬,气流传播,可通过带病苗木远距离传播。在枝蔓病部所形成的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是翌年主要初侵染源,每一枝蔓病部就是翌年病害发生的一个发病中心,再行侵染。在福建,此病4-11月均有发生,以6月上旬-7月中、下旬为发病高峰期。荫蔽潮湿、缺少修剪、通风透光条件差点的果园,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
冬季彻底清园,结合修剪,彻底清除枯枝,落叶,剪除病枝,消除病源。
针对夏季高温高湿季节病灾害多发的实际情况,猕猴桃种植者及早动手,扎实做好“四个务必”,切实加强管理,广大种植户要高效施药提高防效,大力推广自走式喷药机械和植保无人机打药,提高农药利用率和防治质量,力争夺取今年猕猴桃丰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