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猕猴桃早采
每年进入7~8月份,猕猴桃早采就成为焦点和热门话题,几乎涵盖产业所有相关者,大家不约而同高度聚焦——早采。发文,倡议,禁止,杜绝,呼唤,制裁,自律,声讨等等不绝于耳。
早采,犹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问题是,明明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为什么屡禁不止,屡禁屡犯。也就是,老鼠为什么要过街?以个人浅见,这也许就是市场经济的某些特征或特点。
针对早采,冷静对待,理性分析,正确引导也许更有效果,也就是“疏”胜于“堵”,“疏”“堵”结合。
首先,要严格确定什么是早采。关于早采的定义,也许许多人,无论是职能部门,种植户,经销者或消费者恐怕知晓者并不多。一般认为,无论早熟,中熟还是晚熟品种,当果实可溶性固形物也就是大家理解的糖分或糖度≤6.0~6.5%时采摘上市,我们把这样的行为称为早采。由于品种成熟期不一样,各地气候各不相同,每年气候也有差别,就会出现果实采收上市有迟有早。这是必需要清楚的常识。
其次,要通过有效的途径,特别是互联网和各种形式的媒体广为宣传,能吃和好吃是两个概念,有味和有营养有质的区别。教育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健康消费。从消费端干预早采也许是最有效的遏制。
另外,关于早采,一个更可怕危害更大的现象大家一直没有关注。如果说猕猴桃成熟初期的早采有“一只老鼠跌到锅里”之嫌,,虽然影响很大但毕竟是极少部分。那么,入库果实早采才是更大的危害更深的影响,才是“无数老鼠跌到锅里”。这就是我们每次购买回的猕猴桃吃了少部分大部分坏掉的根源。所以在这里不得不以一个猕猴桃从业者身份就鲜果上市,短期贮藏随后上市,长时间贮藏延期上市和大家进行探讨。
鲜果上市,就是即采即买,果实可固相对要求不十分严格,6.2~7.0%即可。短期贮藏后再上市可固7.5~8.5%是一个基本要求。这里重点要讨论和强调的是贮藏3~5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延期上市的果品,因为这部分贮藏果要占到总产量的70%以上。这部分果品才是猕猴桃质量和品质的集中体现。除了参考最低≥8.5%以上可固标准以外,还需要参考干物质,硬度等指标。因此,当我们把目光过度或更多聚焦鲜果早采行为时,切莫忘记——入库延期、长期贮藏上市果才是真正的早采痛点,产业焦点!特别在降雨过多,光照不好的产季。
(2020年贵州遵义播宏猕猴桃果业公司推出的即食红心猕猴桃,这种红心猕猴桃最大的特点是有些手感了就可以食用,不用等完全软了才吃)
最后,随着猕猴桃市场的不断成熟,从业者共识趋于达成,职能部门的持续干预,各种早采将越来越少,这是大家必须坚信的。只要从我做起,一定会迎来品质经营的市场繁荣产业兴旺!
以上是对猕猴桃早采现象的一家浅见,仅供同行参考,欢迎讨论,欢迎发声!
吕岩(转载要署名,请尊重作者劳动)
20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