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在未来的农业变革中,到底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怎么经营自己的土地才能在未来激烈的农业竞争中生存?我想很多农民都比较迷茫。
在农业较为发达的美国,存在两种农民!
一种是规模种植户的标准种植,也就是利用标准化的生产技术来提升产量,规模化降低成本来实现农业的“高效”;
另一种是小规模的家庭农场利用生态可持续的发展方式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来实现农产品的“高价”。
一、农业“高效”
当前正在进行的农业供给侧改革,农民的切身感受有目共睹,未来的3-5年,传统农民将在市场风险和种植风险的双重制约下逐步遭到市场的淘汰,而走农业高效未尝不是增强抵御风险的办法。
说到农业种植,有两个风险是避不开的,一是市场风险,也就是说农户在收获农产品的时候,价格出现下跌,使原来的预期利润无法实现而出现亏损(2016年的玉米)。二是种植风险,也就是说农户在种植过程中无法避免干旱、洪涝、台风、冰雹等自然天气风险,使得产量降低,面临亏损。
走适度规模化的经营,利用规模增强农民市场的话语权和提升农民弱势地位,简单来说就是降成本,增产量,提质量。
降成本体现在利用规模量对接农资上游厂家,降低农资产品的价格,增产量就是对接农业科研院所利用好的种植技术提升产量。只有充分优化生产经营方式,将所有资源进行最佳组合,才能实现农业的高效,这样才能在未来的农业发展中实现稳定的收益。
二、农产品“高价”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想方设法提升农产品的品质,从传统农业种植中转向安全、有机、溯源的农业种植方式上来,从国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看出,普通的三大主粮,玉米、水稻、小麦都出现了严重的过剩。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市场的需求发生了变化,人们消费安全、有机、溯源的渴求在频发的食品安全问题的背景下变的愈发强烈,导致对普通农产品消费需求的下降,另外一方面是国家为保障农民基本收益而引导的结果。
给供给侧改革就是要优化农产品供给的结构,减少普通主粮的种植,鼓励优质、安全的农产品生产方式,以满足人们对健康农产品的需求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的农业改革正在进行和深化,传统而分散的中国农民无法抵御大规模的市场竞争,要么走农业高效、要么走农产品高价,要么离开土地,2017年将是一个分水岭,你做好准备了吗?
【欢迎转发:未来的农民种地,要么高效,要么高价,要么离开! .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