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不断加速推进“互联网+农业”的融合发展,“加”出新的生产技术、流通方式、发展动能。农业物联网、农产品电商、农村双创平台……“互联网+”不仅升级了农业生产方式,富了农民口袋,也帮农民开阔了眼界,驱动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打开了农村振兴发展新局面。
新应用:“互联网+”夯实现代化农业技术装备 加速农业升级
通过手机控制可以给大棚里的盆栽蔬菜进行浇水、升温等操作;通过物联网以及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可以对不同种类蔬菜发生病虫害的特点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标准化的生物防治技术;装配有卫星定位导航系统的收割机不仅会统计,还会管理,种植大户可以通过摄像头看到自家田地里哪一块收割了多少、产量如何……当前,现代信息技术成果在农业中的应用不断深化,“互联网+”正改变着传统农业。
近几年,农业农村部组织了9个省开展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发布了426项节本增效农业物联网产品技术和应用模式,去年启动实施了数字农业建设试点,今年成功发射了首颗农业高分卫星。现代信息技术在轮作休耕监管、动植物疫病远程治疗、农机精准作业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在大数据的精准“计算”下,农业的各项资源要素被优化配置,甚至连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都能够被资源化利用实现“零排放”,曾经繁重的农事活动,很多可以轻点鼠标优雅完成。在设施农业种植基地进行物联网改造,实现农业可视化远程诊断、远程控制、自动预警等职能管理,从而使农业生产变得更加自动化、标准化、精准化、可追溯、减少人力、降低成本的同时,也培养出了优质高产农产品,让消费者安心、农户省力。
目前,有关部门正抓紧编制国家数字农业战略规划和智慧农业工程规划,加快推动农业遥感卫星系统等工程项目落地实施。同时,持续推进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省份项目实施,大力开展大田种植、设施园艺、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物联网示范基地建设,推广一批节本增效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
新业态:“互联网”重构现代农业流通体系 助力农产品出村
随着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和电商扶贫等政策的实施,我国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农业农村部在14个省市开展了农业电子商务试点,探索鲜活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等电商模式,在428个国家级贫困县开展电商精准扶贫试点。2017年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已累计支持了756个县,农村网络零售额达到1.2万亿元,农产品网络销售额达2400亿元,同比增长53.3%。
农业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有效带动了生产与市场需求的精准匹配、重塑了农产品流通渠道,同时还突破了时空限制,带动了偏远地区优质绿色农产品走出深山、走向市场。
作为农村电商的“国家队”,供销总社下属的中国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依托在农村地区的优势资源,尤其是农业生产服务,大力发展产业电商。随着土地、种植、采摘、初加工、运输等每一个环节的标准建立、控制和不断优化,能够打造出一套完整的、可复制的、能够广泛应用于农产品上行供应链体系的解决方案。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会同商务部选择部分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设较好的县开展农产品电商出村试点,每个试点县选择至少一个农产品品种,加强农产品分等分级、加工包装、物流仓储、冷链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集中实现农产品商品化、品牌化、电商化,创新农产品电商销售机制和模式,确保农产品出村“出得来,出得好,而且出得好价钱”。
新动能:“互联网+”搭建现代化农村双创舞台 激发内生动力
截至2017年底,我国行政村通宽带比例达到96%,农村网民数量达2.09亿,农民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了从传统的单一的生产者向生产经营主体的转变,新型农民队伍正在壮大。“互联网+”逐渐成为激发农民创新创业热情的“兴奋剂”,为农民搭起创新创业的大舞台。
2017年,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22万亿元,休闲农业、乡村旅游营业收入达到7400亿元,创意农业、分享农业、众筹农业等新产业新模式层出不穷,不断挖掘农业的多功能,让农民分享增值的收益。
在相关部门推动下,各地积极构建农村双创平台,提供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益农信息社就是带动、发动农民创新创业的一个重要创新平台,益农信息社的带头人和信息员带动能力很强,有的是带动一方百姓致富奔小康;有的是结合互联网技术特点,直接组织各种培训、双创活动,比如江西很多益农信息社运营中心承担了当地行政服务中心的职能,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双创环境。
我国将继续鼓励社会力量运用互联网发展各种亲农惠农新模式,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农村向深度发展,带动更多农民就近就业。相关部门还将组织各地农业部门、相关企业和单位,在全国范围开展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周活动,适时举办农民手机应用技能竞赛,提升农民利用手机发展生产、便利生活、增收致富的能力。
【欢迎转发:互联网+农业开始向现代化转型助力乡村振兴 .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