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正值猕猴桃花盛开的季节,贵州省开阳县双流镇白马村猕猴桃树枝长势迅猛,淡黄色的小花挂满枝头,随风摇曳,阵阵花香扑鼻而来。几十名工人正在果园里忙着给有机猕猴桃进行人工授粉,以提高坐果率,改善果实口感,确保今年猕猴桃增产增收。
开阳县,隶属于贵州省贵阳市,位于黔中腹地,总面积2026平方公里,辖6镇10乡,总人口43万(2013年)。南距省会城市贵阳66公里,北距历史名城遵义110公里,位于连接贵阳与遵义两大城市的次中心区域。森林覆盖率达52.92%,居黔中之冠。具有“中国散文诗之乡”、“中国富硒农产品之乡”、“中国绿色磷都”和“喀斯特生态世界公园”的美誉,是全国首个循环经济磷煤化工生态工业示范基地县和贵州省经济强县。
合作社管理者钟树华告诉笔者,由于前段时间天气一直湿冷,雨水较多,不利于开花,开花比往年推迟了10多天,花期又缩短了,在三四天内就必须完成人工授粉工作,否则将严重影响今年的经济效益,合作社人手不够,村里听说了,立即组织了村支两委7、8个人来帮忙。
“在开花的头两天,对花进行授粉,对着花心轻轻的点一下就可以了。”钟树华不停的采集雄花、提取猕猴桃花粉、授粉,所有工序尽然有序的进行着。
“猕猴桃是雌雄异株的作物,靠自然授粉的方式结出来的果子不理想,辅助以人工授粉的方式,可以减少畸形果,还能提高挂果率和果品质量。”钟树华对于这片有机猕猴桃可以说是费尽了心血,亲自拉线搭架、除草、施肥、修枝、授粉、疏果、套袋、摘果,笔者问起有机猕猴桃种植技术,他如数家珍。
该基地主要种植贵长猕猴桃、红心猕猴桃,每亩产量最高6000多斤,市场价6元每斤左右,每亩产值最高能有36000多元。去年钟树华尝到了有机猕猴桃的甜头,今年他又扩种了200亩地种植猕猴桃花粉,通过老客户宣传、线上发广告、线下采摘体验的模式,销路不成问题。
种植红心猕猴桃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抹芽、疏花、授粉、疏果、套袋、采摘、修剪、绑枝、清园,每道工序都非常重要,每道工序他都亲力亲为。猕猴桃的生长主要是春、夏两个季节,每到这个时候,他都格外细心。“坚持每隔一天巡视一遍整个园区的每一棵树,确保第一时间发现生长中出现的问题。”陈敏告诉记者,遇到不懂的问题,先查阅专业书籍,然后再跟猕猴桃专家和同行请教交流。
据悉,双流镇结合镇情实际,依托生态优势,发展阳光金果猕猴桃700余亩,以每亩200元的价格流转村民土地,并就近吸纳附近村民30余人在基地务工,每天工资100元,带动户均增收3000余元。让猕猴桃产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
他和妻子在家里带着孙子孙女上学。“我从基地刚开始建设时就来务工了,每天能挣100元左右,本以为我们这把年纪只能在家带孙孙了,没想到现在还能在家门口找到活路干,真是太高兴了。”66岁的联丰村岩头组刘定菊笑着说到。“在农村,大多数的年轻人都外出务工了,剩下许多妇女和老年人在家,成为闲置劳动力。基地建成后,盘活了这一批闲置劳动力,让他们有班上、有事干,同时也为他们的家庭减轻了很大部分的经济负担。”郑枫介绍,目前基地覆盖了联丰村27户贫困户,高峰期可容纳了100余人在基地务工,有效拓宽了联丰村村民增收致富渠道。村里开发猕猴桃产业以后,他既成了合作社的“股东”,又是基地里的“长工”,一边能够就近抓创收,一边又能照顾家小,基地的发展态势良好,他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近年来,开阳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念,紧扣“一品一业、百业富贵”发展愿景,结合实际全面退出以籽粒玉米为主的低效农作物种植,主攻茶、菜、菌、药、果为主导的产业基地建设,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打造“一乡一品、一品一业”发展格局。截至目前,开阳县经果林种植27.23万亩、茶叶种植17.03万亩,年种植蔬菜33.95万亩、食用菌7034万棒。
资料显示,猕猴桃原产就在中国,栽培历史已有1300多年。近年来,我国猕猴桃产业发展十分迅速,尤以陕西、四川、贵州三省发展势头最猛。贵州属于北亚热带和南温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季风交替明显,降水量多,水热同期,非常适宜猕猴桃的生长和繁育。目前贵州省猕猴桃种植面积超过52.3万亩,主要的猕猴桃种植基地分别在遵义市播州区、贵阳市修文县、六盘水市水城县,总体种植面积排名全国第三,以红心猕猴桃和贵长猕猴桃品种为主,由于口感出众,贵州猕猴桃在水果圈中频频崭露头角,成为黔货出山的秋季新星。
【欢迎转发:贵州省开阳县猕猴桃花开人工花粉授粉忙 苗 .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