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猕猴桃的战略性失误
——以全世界猕猴桃种植第一大县周至县为例》
中国光彩集团副总裁徐群贵研究员
【内容提要】全世界猕猴桃最大的天然资源基因库在中国,但是野生猕猴桃驯化的田间种植技术,新西兰要比中国的质量好,背后就是中国围绕着猕猴桃的科学技术研究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中国猕猴桃第二个战略性错误就是农民家庭类型生产力成为猕猴桃种植业的主力军,没有让公司化的企业成为猕猴桃产业链的主体。这就是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决定了第三个战略性错误就是中国并没有从总体规划上打造猕猴桃产业链,在缺乏全产业链的综合性实力情况下,中国猕猴桃的第四大战略性错误就是金融没有配套支持猕猴桃产业,实体经济缺乏投融资的金融平台建设支持力。在此基础上,中国猕猴桃的第五大战略性错误,就是没有真正的走市场经济路线图,这是在于中国猕猴桃种植业的土地所有权不属于农民个人或者家庭,没有人愿意投资改良土壤,提高土壤有机质,注定了中国猕猴桃种植业、加工业把储藏和物流配送体系被“土地爷”打入冷宫的尴尬状态。同时中国猕猴桃的第六个战略性错误,就是不能让猕猴桃种植业的果园可以作为完整性资产进入证券化状态,不能实现全球化的市场资源配置,不能在资本流动性当中促进最佳组合而拥有定价权,甚至于没办法拥有可操作性的优化组合,不能获得资本盈利的发财致富机遇,只能是赚辛苦钱和炒作骗局的钱。简而言之,猕猴桃产业链在中国现有的制度局限性之下不能让农民脱贫致富,只能是暂时性解决温饱问题,解决不了可持续发展的潜力问题,不能形成角逐国际贸易的整体性实力派。
(续接前文)
【附:参考资料3】新西兰的奇异果与中国的猕猴桃有什么关系?徐群贵研究员曾经和一位外国专家讨论猕猴桃的时候,质疑问难说新西兰既然承认自己引进了中国的猕猴桃,为什么要给猕猴桃另外取一个名字叫做奇异果呢?得到的回答是奇异果 kiwifruit不同于中国的野生猕猴桃,而中国叫做猕猴桃的物种,其实与人工驯化、转基因以后的中国式所谓“猕猴桃”是两码事,基本的基因组是一致的,但是就像野猪与家畜的生猪不一样,就像野牛与耕牛不一样,必须另外取名字。奇异果就是这样的“人工化的水果”名称,是新西兰的特产,尽管它的祖籍在中国,野生资源物种的原名叫“猕猴桃”。这是西方国家对于植物向农作物“进化”的成果,采取了另外的命名方式,与中国不区分野生猕猴桃的名字与“人工驯化猕猴桃新品种”的情况,不一样。正常的说,应该另外取名字,有利于防止混淆。这方面也许是中国文化的习惯,想着要把历史悠久的猕猴桃,作为人类驯化、改良版的“猕猴桃水果”一个老祖宗资历,或许也是一种竞争力吧?!不过在西方文化语境当中,这不是一种有利于销售的资源,西方的猕猴桃销售过程中,直言不讳的告诉你100多年前一位新西兰女校长在中国旅游时发现了猕猴桃,并将它带回了新西兰,从此开始了猕猴桃的移民生涯。奇异果与猕猴桃是同一种水果,可是肯定不是“同一个属”,这是由于中国的猕猴桃物种在新西兰经过了人工培育、改良,才在国际上名声大振。至于为什么叫奇异果,那是因为它酷似新西兰的国鸟——奇异鸟,因此就获得了这个名字。当然,这也是一种新西兰文化的显示,容易让人们想到出品的地方就是新西兰。新西兰的奇异果除了富含维他命C、A、E以及钾、镁、纤维素外,还含有其他水果中很少见的营养成分——叶酸、胡萝卜素、钙、黄体素、氨基酸、天然肌醇,因而被营养师称之为“营养活力的来源”。根据科学家的实验室分析,每100克新鲜奇异果肉便含有100至300毫克(甚至超过400毫克)维生素C,比苹果高出20至80倍,比柑桔则高5至10倍。这种营养成分清单,并不能适用于中国的猕猴桃,因为事实上它们之间的差距已经比较明显,不应该被抹杀。同时在座的另一位外国专家告诉徐群贵研究员“奇异果”的由来:1962年一个叫Frieda Caplan的美国女士经营的一家公司(Produce Specialties, Inc.,现名Frieda‘s Inc.),应客户要求,开始从新西兰进口猕猴桃。因为那时的美国人对猕猴桃还比较陌生,第一批1000只猕猴桃,Caplan用了数月才售完。有水果商建议Caplan采用新西兰特有的Kiwi鸟来命名该水果,因为Kiwi鸟也有类似猕猴桃那样毛茸茸的羽毛,颜色也相差不远。Kiwi鸟是尾巴翅膀极短不会飞的鸟,非常珍贵,只在新西兰僻静的丛林里才能见到,所以成为新西兰的国鸟。Kiwi鸟为新西兰人骄傲,新西兰人也自称为Kiwi。于是Caplan就将这个主意告诉了新西兰的种植商,他们当然高兴,于是命名为Kiwifruit,听上去倒是象新西兰土生土长的水果了。也有人认为此名在五十年代就开始用了。而在美国出版的WEBSTER’S 英文大词典上,标出Kiwifruit一词最早出现于一九六六年。在座的另一位中国专家认为,不管西方如何的说什么,猕猴桃从此开始在全世界逐渐的受欢迎,并以此名享誉世界。猕猴桃在我们中国大陆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栽培历史,早在1849年已经被外国引种。英国、美国、新西兰等都是最早的引种国,现在已被引种到欧洲、美洲和澳洲。目前猕猴桃在新西兰,意大利等国成为果品产业的支柱产业之一。猕猴桃和奇异果其实是一样的,都属于猕猴桃科。中国称之为猕猴桃,奇异果主要是指新西兰进口的猕猴桃,其名字源于新西兰的国鸟Kiwi的中文译名。由于奇异果是进口水果,其价钱要比一般国产猕猴桃贵。猕猴桃有很多变种,很多类型,国内普遍栽培并上市卖的有中华猕猴桃和美味猕猴桃两种,一般市面上卖的猕猴桃以中华猕猴桃居多。我国猕猴桃的成熟期在国庆节左右,但由于新西兰在南半球与我国相反,奇异果是2月份成熟,可以储藏到现在,所以近期市面上卖的以奇异果居多。现在,市面上出现一些“国产奇异果”,从外形上看,国产奇异果可能是我国的美味猕猴桃。张清明老师说,奇异果与猕猴桃在营养价值上没什么区别,而且,不论是奇异果还是猕猴桃,都要放软以后比较好吃;猕猴桃属于后熟的,就是在果实硬的时候摘下来,方便运输,放软后再吃。关键是猕猴桃的营养价值非常高: 猕猴桃果实肉肥汁多,清香鲜美,甜酸宜人,耐贮藏。适时采收下的鲜果,在常温下可放一个月都不坏;在低温条件下甚至可保鲜五六个月以上。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果汁、果酱、果酒、糖水罐头、果干、果脯等,这些产品或黄、或褐、或橙,色泽诱人,风味可口,营养价值不亚于鲜果,因此成为航海、航空、高原和高温工作人员的保健食品。猕猴桃汁更成为国家运动员首选的保健饮料,又是老年人、儿童、体弱多病者的滋补果品。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A、E以及钾、镁、纤维素之外,还含有其他水果比较少见的营养成分——叶酸、胡萝卜素、钙、黄体素、氨基酸、天然肌醇。猕猴桃的含钙量是葡萄柚的2.6倍、苹果的17倍、香蕉的4倍,维生素C的含量是柳橙的2倍。因此,它的营养价值远超过其他水果。猕猴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可强化免疫系统,促进伤口愈合和对铁质的吸收;它所富含的肌醇及氨基酸,可抑制抑郁症,补充脑力所消耗的营养;它的低钠高钾的完美比例,可补充熬夜加班所失去的体力。
11,在猕猴桃市场价格的历史上,并不是新西兰开拓市场比较早,就价格一直都要比中国的本土产品更高,更有市场竞争力,而是中国大陆的土壤有机质下降太厉害,跟新西兰的差距越来越大,造成了中国本土猕猴桃的货架期要比新西兰缩短十倍。现有的农业大学实地测量数据证明,周至县种植猕猴桃的土壤里面,有机质含量比例是0.7%左右,没有超过1%的,全中国的猕猴桃种植地域,相应的土壤有机质,都没有超过1%,而新西兰种植猕猴桃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比例是15%以上,经常性的在17%左右,相当于中国大陆的猕猴桃种植土壤有机质含量的二十倍左右。这样的基础性差距,注定了中国大陆猕猴桃的果实品质,就没办法跟新西兰猕猴桃——奇异果进行持久战的市场竞争。关于这一点,应该承认新西兰猕猴桃的品种来自于中国,张清明高级农艺师告诉我是福建省的一位中国人和新西兰传教士把中国大陆的猕猴桃一个品种带到了新西兰,获得了种植的成功。其他的猕猴桃品种,在新西兰一直都没有发展起来。原因是新西兰地域比较小,不像中国大陆地大物博,能够同时在不同的区域生长十多种猕猴桃。在中国大陆第一个驯化野生猕猴桃,进行成片的农村耕地里面种植的猕猴桃品种,就是周至县农业科技人员土办法搞出来的“秦美”猕猴桃,名称的来历是“秦岭山脉最美的猕猴桃”那种含义。作为第一个离开祖祖辈辈生长的森林灌木丛,“秦美”猕猴桃是所有的猕猴桃品种当中,维生素含量最高的,缺陷就是口味比较酸。新西兰猕猴桃果实都没有“秦美”猕猴桃果实的维生素C含量的三分之一多,即便是在2018年的全球化比较研究当中,“秦美”猕猴桃也都是全球第一的“维生素C之王”。可是,这种微信含量最高的中国周至县猕猴桃,在市场上的销售价2018年只有新西兰猕猴桃的十分之一左右,问题是在“秦美”刚刚诞生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市场销售价超过了新西兰猕猴桃。1994年的天津港进出口商品价格资料证明,周至县的“秦美”猕猴桃结算价是每斤人民币3.5元,而新西兰猕猴桃的结算价是0.8元人民币购买五百克。经过三十年的市场竞争,新西兰猕猴桃的口感好于周至县的“秦美”猕猴桃,流通渠道上的“水果货架期”,成为第一个压制周至县“秦美”猕猴桃的致命伤,再加上“秦美”猕猴桃口感上太酸了,野生的优势太明显,就让秦美猕猴桃的市场竞争力下降了。尽管后来的周至县猕猴桃新品种“翠香”就解决了这个口感的问题,仍然是没有解决好“货架期”的流通环节限制性问题,使得中国大陆的猕猴桃果实一直都没有能够追上新西兰猕猴桃。
12,新西兰猕猴桃果实只有一种“黄芯”猕猴桃,而中国大陆的猕猴桃果实,有很多品种是“黄芯”的,还有“红芯”的猕猴桃,是新西兰根本就生长不出来的猕猴桃品种。这方面的典型,就是“红扬”猕猴桃,它在湖南省怀化市等地都有。这种“红芯”的猕猴桃,甜度比较高,与“黄芯”猕猴桃果实的酸度比较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周至县的本土产品猕猴桃,有史以来基本上都是“黄芯”的比较多,红芯的就几乎没有。自从外地引进了“红芯”的猕猴桃新品种“红扬”以后,它在秦岭地区生长的状态不如本地“黄芯”猕猴桃那样长得好。但也是一个好的品种,增加了周至县猕猴桃的品种,突出的特点就是它的甜度比较高,当人们吃了一个“红芯”猕猴桃新品种“红扬”以后,再吃第二个,就感觉到有一点“腻味”这个甜度太大了,再加上中国特色的糖尿病把人们吓坏了,也缺乏正确的认识,就造成了谈虎色变的畏惧“甜度”如见老虎,认为“红芯”猕猴桃有点太甜了。更重要的是,“红芯”猕猴桃从外地带来了一些新的病虫害,例如“红斑病”等等。自从“秦美”猕猴桃诞生以来,秦岭本身的植物基因库里面这些野生猕猴桃果实,是没有发现病虫害的。迄今为止的植物学专家调查认定,在秦岭北坡形成的猕猴桃体系,也叫作美味猕猴桃体系,是不生红斑病的,尽管现在还没有从遗传基因的抗病能力上进行研究,可是田野调查记录和林业观察报告,果农的田间作业实际经验资料,都一致性的证明周至县猕猴桃果实在过去没有“红斑病”,只是在“红芯”猕猴桃的“红扬”品种进来了以后,就把“红斑病”给带进了中国大陆的秦岭地区,2018年不仅仅是周至县猕猴桃果实发生了“红斑病”,周围的其他种植猕猴桃的县域,都发现了“红斑病”等等一些过去没有的猕猴桃病症,提醒我们进行猕猴桃品种引进的科学技术预先评估,千万不要再发生类似的事件。事后诸葛亮只能发生一次,不可重复性再犯这种低级错误了。
13,关于猕猴桃的品种与特定的病虫害之间,究竟是什么样的因果关系?现在还不清楚,全世界的这方面科技研究还没有突破性的成果。特别是周至县猕猴桃种植区域,和全中国的其他各地都一样,就是土壤有机质一直都在下降,还没有发现提高猕猴桃果园土壤有机质的行之有效办法,现有的一切肥料,都没有这种功能。然而,这一点恰恰是猕猴桃果实品质是否优良的卡脖子要素,猕猴桃生长是喜欢沙土沙土地,它有利于猕猴桃生长的关键是透气性比较好,同时这种土壤结构的状态又使得有机质的流失也比较大,比较多。周至县种植猕猴桃的土地有机质通过检测以后,数据显示绝大多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在百分之0.7左右的水平,没有一整块种植猕猴桃土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超过1%的。而新西兰种植猕猴桃的土壤的有机质,在百分之十五以上,意大利、巴西、智利等等国家的猕猴桃种植园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基本上就没有低于百分之十的。总体来讲,中国大陆猕猴桃种植地域的市场竞争对手,最强大的竞争力来自于土壤有机质很高。相比之下,中国大陆猕猴桃果实的市场占有率仍然是世界第一,依靠的就是品种齐全,新品种层出不穷,让外国人目不暇接,感觉到倘若有一天中国大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大幅度提高了,全世界的猕猴桃果实市场,就是中国人的一统天下,其他国家跟中国大陆没办法竞争。中国猕猴桃,什么时候才能成为无与伦比的王牌呢?【附:参考资料4】中国特色的猕猴桃怎么样走向世界的?1899年,英国著名植物采集家厄雷斯特•威尔逊(Ernest H. Wilson)在湖北西部山区引种植物时,发现这种花丛美丽、果实味美的果树。1900年,厄雷斯特•威尔逊将猕猴桃种子运回英国,1903年在英国皇家园艺学会上展出了猕猴桃幼苗,并于1904年8月运达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的奇科植物引种实验站。1903年,新西兰北岛西海岸汪加努依依女子学校的女教师在宜昌从厄雷斯特•威尔逊手中获得了一小把猕猴桃的种子,并带回了新西兰。1910年,在汪加努依南部亚历山大•艾里森的果园中,这种当时被称为“中国鹅莓”的果藤开花并结出了果实。1917年新西兰的苗圃商人开始商业销售猕猴桃种苗,1920年更多的苗圃商人开始销售猕猴桃植株。1922年左右,将性别确认及嫁接技术应用于苗木销售和猕猴桃栽培生产过程中并逐步形成规范,扦插苗也进入市场。1924年奥克兰的苗圃经理海沃德•莱特(Hayward Wright)选育出一种绿色果肉的新品种 “海沃德”,这就是一直流行到现在的新西兰“奇异果”品牌水果“海沃德”。1930年,世界第一个猕猴桃商业性果园才在新西兰北岛汪加努依建立。1934年,麦吉姆在丰盛湾地区的果园里第一次栽种了七英亩中国鹅莓。1952年,麦吉姆(Jim MacLoughlin)和葛雷汉(Grahame Bayliss),实现了新西兰猕猴桃鲜果首次出口英国伦敦。1959年,新西兰人为开拓美国市场,采用具有新西兰象征意义的奇异鸟(Kiwi)命名猕猴桃果——奇异果(Kiwifruit)。20世纪80年代后,猕猴桃商业化栽培加快,到20世纪90年代猕猴桃在世界范围内迅猛发展,逐步形成了以中国、意大利、新西兰、智利、法国为猕猴桃主要生产国的格局。目前,发展猕猴桃的还有希腊、日本、美国、伊朗、西班牙等多个国家。由此可见,100多年前的新西兰女教师伊莎贝尔,偶然将中国鹅莓的种子带到新西兰,偶然交予当地的种植专家改良培育,偶然结出第一株奇异果的果藤,偶然丰产于丰盛湾地区的果园,出口后偶然赢得食客们的青睐。百年来,佳沛新西兰奇异果看似经由很多个偶然到达了一个必然——以香甜的口感、丰富的营养、稳定的高品质畅销全球。这样的猕猴桃漂洋过海历程,确确实实是由偶然到必然,既是大自然慷慨的恩惠,更是一代代匠人用精益求精、力求完美品质的匠心执守,不走捷径、不求速成、不忘初心,百年如初。
14,从现在猕猴桃果农种植户的基本观察,和实践结果来看,土壤有机质含量越高,猕猴桃新鲜味道和营养成分保存的时间就越长。猕猴桃果实不同于其他的水果,从果树上采摘下来的成熟果实还比较硬,需要储藏一段时间以后,猕猴桃果实才开始变软,然后才比较可口,能够吃出来猕猴桃特有的味道,这样的“可食用”时间段,就是所谓的货架期,中国大陆的猕猴桃通常只有一周时间,也就是六七天时间。这方面的商品流通,在中国大陆的商业习惯和约定俗成的商业环境,就是消费者购买了成熟的猕猴桃以后,你当时还不能吃,没办法检验这样的猕猴桃果实是否有比较好的口感?从水果店买回家以后,就不能退货了,当消费者过上一段时间,比如说过了二十天以后,比较软了,感觉到能吃的时候,咬一口猕猴桃的情况下,倘若消费者感觉口感并不怎么好,要去换这种猕猴桃商品,在中国大陆的商业习惯法上,水果店就肯定是不给换了,因为换了以后还是在若干时间以后,吃起来的感觉不好,怎么办?什么情况下是一个结局呢?这就是中国特色的猕猴桃果实怎么销售,才能适应商业化竞争力的增强呢?这种销售方式比较难的地方,就是吃猕猴桃果实的过程,需要研究什么时候吃猕猴桃的口感最好?时间段的把握,一直都没有把中国大陆周至县猕猴桃的采摘时间段、储藏时间段、软化时间段、食用时间段进行耐心细致的科学研究。也就是说,猕猴桃果实在营销过程中,需要服务到位,需要商业诚信体系比较强的市场经济环境,需要从种植猕猴桃的田间作业作为重点,向猕猴桃果实怎么样的实现最佳消费?来转变工作重心,或者说分工协作。这样的猕猴桃果实商品,明摆着的就是营销策划在中国大陆还跟不上市场竞争力的要求,种植猕猴桃的精耕细作下功夫阶段,与市场营销的粗枝大叶明显的就是虎头蛇尾,没有配套好,做不到善始善终的产业链闭环,或者说全程管理的观念就没有形成。这是周至县猕猴桃产业,要比新西兰、意大利、巴西、智利等等国家差距最大的方面。美国和欧盟国家作为消费猕猴桃的最大市场,也是定价机制比较好的,拥有全世界猕猴桃市场定价权的区域,猕猴桃果实售后服务做的比较好,例如欧美国家在猕猴桃货架期完全可以退货,可以让购买者再换一次,包括咬一口感觉到不好的猕猴桃,都可以换个新的好猕猴桃。这是中国大陆的水果店坚决反对的,这里面也有消费者素质的问题,恶意退货的事情,在中国大陆的六七十岁老人家身上都发生过好多次,在美国、加拿大的华人华侨当中就有许多,被欧美发达国家的公民瞧不起,就像中国大陆的老年人跑到美国骗取补助金一样的,占便宜的心态实在是一种普遍的群体劣根性,中国大陆公共厕所的免费卫生纸都被偷着撕扯拿回家,公园的鸽子都会被偷回家杀的吃了。商业文明和消费意识,都消极影响了中国大陆的猕猴桃市场提高竞争力。
15,这就是猕猴桃的服务体系问题,也是中国大陆的市场经济成熟度还不够好。这个服务体系现在有一个非常明显的限制性因子,就说货架期太短了,迫使猕猴桃产业链一直都在想办法延长猕猴桃的存放期,把猕猴桃的保鲜期通过冷库、冷链物流(冷藏车辆等)这些技术配套,来进行延伸。但是,最根本的还是优化猕猴桃的基因,这是从提高猕猴桃果实品质的内在优势入手解决问题,要比冷库、冷链物流等等外部支持更重要,也难度更大一些。科学技术对于猕猴桃基因优化,提高猕猴桃果实货架期的研究,还没有实质性的突破,也同时注意不能引发猕猴桃的转基因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保护猕猴桃基因的稳定和纯真。现有的猕猴桃果实品质研究,认为猕猴桃果实的货架期与土壤有机质之间有一个正比例的关系,只是猕猴桃果实的营养成分与土壤有机质含量之间的关系,还没有明显的正比例约束,关键是猕猴桃树木生长过程中,开花结果的最低要求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多少?最高的临界点在什么样的数据上?都不清楚,缺乏这方面的基础科学调查研究。应该说,猕猴桃果实里面的营养成分保鲜时间长短,标志着这种营养成分的质量水平高低,而这种营养成分的分级体系现在并没有测算出来。人们只是在实践中发现了猕猴桃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高低,对于猕猴桃的存放期(保鲜期)影响最明显,却是还不知道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具体数字化方程式,或者说关联度的测定方式还是有待于探索发现的科学研究课题。由此可见,猕猴桃果实的生命周期是可以延长的,究竟是能够最长的达到什么样状态?还不知道,只是猕猴桃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越高,就会有猕猴桃果实的保鲜期越长,然后猕猴桃果实的货架期就相对的也可以延长了。这方面的更加具有针对性的科学研究课题,就是猕猴桃的不同品种,需要什么样的不同具体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结构,以及气候条件包括雨水、温度、风力等等,都是待揭之谜。
16,这就需要进行系统化的科学实验,把多种多样的猕猴桃品种进行对比实验,也就是不同品种的猕猴桃,在不同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下,生长适应性的对比实验。这是中国没有做的,也是相关的“地理标志产品”没有深入细致的调查猕猴桃在全中国各地的分布情况,搞清楚自然选择的猕猴桃现实品种分布信息。这方面是其他国家也没有做,例如新西兰就没有做,原因是新西兰猕猴桃的品种非常单一,没什么多种多样猕猴桃的对比实验必要性。至于意大利、巴西、智利等国家也是种植猕猴桃的面积比较小,品种比较单一。追根溯源的看问题,新西兰并不是猕猴桃的原产地,全世界的猕猴桃品种原产地只有中国。张庆明高级农艺师告诉徐群贵研究员说福建省一位姓李的大学生,把中国大陆的猕猴桃引进了新西兰。他是中华民国金陵农学院毕业的,清末民初出生的人,在民国长大,作为富家子弟被父母要求回家乡子承父业,可他在南京上大学以后就不愿意回家乡了,也不愿意听从父母的家族安排他的前途命运,想着自由自主的自作主张安排自己以后的人生道路。
17,这个时候,他遇到了一个英国的传教士,在新西兰开发了自己的庄园以后,从新西兰出发到中国开展基督教信仰的传播活动。新西兰是一个英联邦国家,是英国原来在太平洋建立的一个殖民地。这个传教士的名字叫做海沃德,后来的新西兰猕猴桃果实也就是这个名字。传教士海沃德很偶然的和中国的年轻大学毕业生小李相遇了,谈天说地的时候,小李就说他自己现在很彷徨,他想干自己喜欢干的事,但是父母不愿意,甚至于他自己也都不知道究竟是干什么最好?结果,这个传教士海沃德就说你是这样,先换一个环境,你到新西兰去,就住进我的庄园,然后看看自己能做什么。即便是不成功,还可以再一次重新选择。
18,你到我们新西兰的庄园这个路费,包括食宿的费用都由我来承担,但是没有工资,毕竟我不是把你当作雇员,而是当作一个帮助的对象。然后,你到我的庄园,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例如你也可以做你在大学的农业,这是你的专业优势。而小李回答海沃德传教士,说自己喜欢吃猕猴桃,也请海沃德传教士品尝以后,都感觉到挺好的,味道跟南京的其他水果明显的不一样,而且海沃德传教士说英国和新西兰都没有这种水果。最重要的是,猕猴桃还是野生的,李先生和海沃德传教士一起去山坡上考察了猕猴桃的生长环境,感觉到跟新西兰的庄园土壤、水源、气候等等差不多。于是,两个人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决定李先生从中国带去四个猕猴桃品种,到新西兰进行科学实验的“驯化”野生猕猴桃工作,结果首先就成功了一个,这种在新西兰第一个成功的田间种植猕猴桃品种,就被李先生以传教士海沃德的名字,进行了命名。李先生当时从中国带去新西兰的四种猕猴桃,都是美味猕猴桃系列的品种。猕猴桃是生物分类学当中认定的一个“科”,下面有三个属,有六十六个种。这个就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的分类体系,能够把动植物的谱系划分清楚。
19,在新西兰的海沃德传教士那个庄园里面,李先生把中国的猕猴桃移植、驯化成功了,但是新西兰的市场消费能力有限,海沃德庄园就想着还是要大批量的海运到英国,以及欧洲大陆国家去销售,毕竟那里的消费水平比较高,尤其是人们还没见过猕猴桃这种水果,属于水果里面的新品种,也很特别,给消费者一种好奇心,或者说奇怪的感觉,容易打开市场大门。于是,第一站就是把猕猴桃包装好,搬运到海船上,长途运输到英国。在猕猴桃到了英国口岸的时候,英国海关要求检查,因为英国人没见过这种满身都是毛的水果,海关的官员就第一次检查猕猴桃的速度比较慢,经历了半个月的时间,才批准许可猕猴桃从货船上搬下来,进入英国的市场。这个时候才发觉只有海沃德猕猴桃完好,其余三个品种的猕猴桃都霉烂了,不能吃了,它们的保鲜期不够长。就这样,新西兰的猕猴桃品种很单一,只有海沃德猕猴桃一个品种。
20,由于新西兰不是猕猴桃的原产地,包括意大利和智利、法国等等,都不是原产地,他们的品种就不像中国有这么大一个基因库,没有中国的猕猴桃品种丰富多彩。现在,全世界最多的猕猴桃在中国。但是中国这些猕猴桃品种的分布不够集中,是跳跃式的点状分布,不是连续性的带状分布,例如江西、江苏、安徽、福建、河南、陕西、湖南、贵州、云南、四川、河北等等都有,中国政府的农业部门第一次对于猕猴桃资源进行普查,是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1975年农业部接到了当时主持国务院工作的邓小平副总理指示,要求高度重视猕猴桃的产业化,因为这邓小平1973年重新出来工作(文革运动当中被打倒),他的保健医生建议他补充维生素C,每天都要吃猕猴桃,而猕猴桃都是从国外进口的,询问是否可以在中国种植的时候,得到的回答竟然是猕猴桃来自于中国,只不过现在中国还没有“驯化”好的猕猴桃,都是野生的猕猴桃,口感比较差。
21,在中国猕猴桃的研究、研发和产业化的过程当中,邓小平起的作用是比较突出了。这个过程当中,邓小平要求农业部1975年组织调查猕猴桃的国内资源分布情况,通知江西省、陕西省、湖南省、江苏省做猕猴桃的调研工作。当时农业部召集会议部署这个工作的会议,是在郑州市举行的,河南省政府主管领导就希望参与,也有专家在会议上说河南省就有猕猴桃资源,大家可以去看看现场。就这样把河南省增加进了普查的队伍,第一个人工种植猕猴桃的尝试,也是在河南省。
22,调查中国大陆的猕猴桃资源,结果是令人高兴的,只是猕猴桃在中国大陆的资源,作为野生猕猴桃树木,要就像新西兰、法国等等那样的“驯化”,只能是一开始先模仿新西兰猕猴桃的树木“嫁接”途径。这个过程当中,最大的困难,就是猕猴桃如果产业化的种植,一亩地在1976年代七八十年代就要花三千多元钱,那个时候人民币最大的面额是十块钱,一个县委书记的工资才四十来块钱,三千块钱就是个天文数字。但是,有一个专家就说我用三块五毛钱就可以完成了,那就是改变新西兰猕猴桃的那种嫁接技术,一个猕猴桃的驯化萌芽只有一毛钱人民币,我在一亩地先搞三十五株猕猴桃树木,就是花钱买三十五个猕猴桃萌芽,合计三元五角钱。这个猕猴桃的田间种植实验实验,就被称呼为三块五毛故事,具体的可操作性,就是把这一毛钱作为政府补贴,给农民,让农民在自己的猕猴桃树木上去做一个嫁接。
(未完,待续)
中国光彩集团副总裁徐群贵研究员
2018年5月1日
于周至县楼观台
文章转载:人民网 >强国社区>深入讨论 作者:山清水秀人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