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季节正好是猕猴桃上市的季节,在大街上我们会经常看到一些商贩在出售猕猴桃。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售卖的猕猴桃鲜果,如果用手捏一下,硬邦邦的,可能会有些犹豫到底要不要买。因为作为鲜果来说,买猕猴桃我们都希望能即买即吃,但如果是这样硬邦邦的猕猴桃,可能拿回家还有放上几天或者采取一些特殊措施才能吃到。
既然很多人都不喜欢购买这些还没有完全成熟的猕猴桃,那为什么人们还要把这些没熟透的猕猴桃拿到市场上出售呢?这个原因想必大家都知道,猕猴桃和其他水果相比起来,有其一些特殊性,如果等到完全成熟才销售,会很容易软化,卖不出好价钱。对于果农来说,就只有“早采生卖”才能确保猕猴桃在软化前能够销售出去。但这样一来,也得不到消费者的青睐。所以,这个问题一直是个很尴尬的问题。
关于猕猴桃早采或者晚采,都不是特别好的采收时期。一般来说,早采的话,猕猴桃的果实糖分、酸度达不到标准,在不成熟的情况下进如贮藏阶段,淀粉果肉不好藏,贮藏过程转化慢,到了后期转化快,软化不是正常值,果实发软不好吃,出库后很快全变软。所以早采生卖的猕猴桃,消费者都反映很不好。
如果是小规模的种植,产出的猕猴桃只够在本地市场以很快的速度出售完毕的话,当然在采收上就很容易做到适时采收。而如果是大规模的种植,甚至是在猕猴桃产业已经在一个区域内形成一种标签了的话,这个时候品牌就很重要了。这是若一味的“早采生卖”,很可能会因为早采导致风味不佳,而影响到自身的猕猴桃品牌。因此,在一些地方,为了打造本地品牌,要采猕猴桃,就需要得到“准采证”才能够采收猕猴桃。
早采不行,那晚采又会怎么样呢?晚采当然也不行。我们都知道,某种水果一旦上市,都是集中上市,就会存在竞争问题,卖不出好价钱。所以,有的人就会延迟猕猴桃的采收期,想错峰销售,这样一来,就需要晚采。而由于猕猴桃是浆果类,不同于核果类、仁果类,晚采的话,果实内已糖化发软。软化后的猕猴桃,不但不利于贮藏,而且在销售上价格也非常吃亏。
总的来说,猕猴桃的采收,采收过早,果实难以软化,味酸且涩,不堪食用,也不耐贮藏,即使软化,品质也很低劣。而采收过晚,容易软化,但不耐运输和贮藏。
所以,对于猕猴桃的适时采收,一直是个很被人们重视的问题。所以,人们摸索除了猕猴桃的两条成熟标准。第一条:感观标准,即从开花到采果生长时间150天,果皮底色绿,茸毛褐变,外观果肉绿,种子黑;第二条:固形物指标,即糖分在6.5%采收是最佳标。当然了,不同品种在具体的标准上会略有差别,这个得注意一下。
在确定好适时采收以后,实际上还需做好标准化的采收,也就是在具体采收中的技术性问题,因为这关系到猕猴桃贮藏的成败。例如分期采收、轻拿轻放、不碰伤、不挤压等。具体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A注意采前果园管理。为了保证果实采收后的质量及绿色、安全、无害,在采收前一个月内果园内不许喷洒农药、化肥或其他化学制剂,不再灌水。
B做好采前准备。果实采收前,为了避免采果时造成果实机械损伤,采果人员应将指甲剪短修平滑,戴软质手套。使用的木箱、果筐等应铺有柔软的铺垫,如草秸、粗纸等,以免果实撞伤。
C选择最佳采收时间。采果应选择晴天早、晚天气凉爽时或多云天气时进行。避免在中午高温时采收,晴天的中午和午后,果实吸收了大量的热能尚未散发出去,采收后容易加速果实的软化。也不宜在下雨、大雾、露水未干时采收,以避免因果面潮湿导致病原菌繁殖侵染。采果时如果遇雨,应等果实表面的雨水蒸发掉以后再采收。
D做到分级分批采收。采摘过程注意顺序,先采外围果实,后采内膛果实,并分级采收。先采生长正常的商品果,再采生长正常的小果,对伤果、病虫果、日灼果等分开采收,不要与商品果混淆。
E及时入库保存。采收后尽快入库可以抑制呼吸消耗,延长果实的贮藏期,采收后两天内入库预冷贮藏效果最佳。
【欢迎转发:为什么猕猴桃不准“早采生卖”?熟都还没熟,卖也卖不了 .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谢谢!】